Tag Archives: 心理文萃

turorial: installing AFNI on a Windows machine using Cynwin

Our lab bought a new server which allows only one network protocol at a time. We can not mount it to both Windows machine and Linux machine at the same time. Right now we can access the server using Window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心理文萃]精神分裂病人并不那样可怕

  在大众的心目中,心理疾病(Mental disorder)是可怕的。多数人会把心理疾病与暴力,犯罪,失控,尖叫,混乱,可怕等等这一切负面的词汇连结起来。这恐怕要“归功于”各种媒体和影视作品对于心理疾病的片面、失实、夸张的报道。在收视率这一大棒的指挥下,一定程度上,媒体只对那些有新闻性、猎奇性的,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事件有兴趣。媒体的这种哗众取宠的本性,这就决定了他们会很用力的报道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比如赵承熙)。不管这样的案例是怎样的没有代表性,大众还是很容易把从中获得的精神病患者是危险的这一印象推而广之到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病人身上去。媒体的的这种放大作用使得这种偏见的影响相当强大——强大到会使人对真相视而不见。 那什么是真相呢?真相就是精神疾病患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危险,相反,他们多数都很可怜,因为他们不得不挣扎在真实世界和自己的精神时间的矛盾冲突中。   把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全怪罪到媒体头上似乎也不合适。精神病这个词被用作骂人的时间,不见的就比电视出现得晚。只是我们的媒体没有尽到向大众宣传这个病的真相而已。其实宣传了有能有什么用呢?我在98年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艾滋病的宣传活动,到现在10年过去了,提到艾滋就怕的人,也还是那么多。从这一点上来说,普通人似乎也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好不到哪里去。    尽管精神病或者精神疾病是包含了多种疾病的一类疾病,在用“精神病”这个词骂人的时候,人们基本是用它来专门指代这类疾病中的一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同人格分裂不同(人们常常把前者误解为后者),不是一个人有了几套“分裂的人格”,而是其行为不能正确地反映外部事件。通俗的说就是他看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分裂”了。    精神分裂症病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疯子”。这个“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要为自己的一个喷嚏引起的四川地震表示负责。有的觉得自己能力特殊,神经常会通过电视,广播向他传递信息。有的认为自己的言行被外星人控制。有的觉得所有的人都在监视自己,迫害自己,控制自己… 各种各样的妄想,疑神疑鬼,喜怒无常,行为诡异,幻听幻视。这些是精神分裂症的“positive symptoms”。精神分裂症还有一种负面的症状(Negative symptoms),表现为原有的正常行为的退行,包括厌食,情绪低落,抑郁,不在关心自己的仪表,对于原本感兴趣的事务丧失兴趣… 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还会有认知障碍,记忆力欠佳,注意力涣散,严重时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自理。这些症状都源自病人对外界世界的不能正确认知。    上面提到了艾滋病,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绝症,得了基本上就得等死。与艾滋病相比,精神分裂症似乎并离死亡没那么近,至少提到精神分裂症时你不会有对死亡的恐惧。而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要面对艾滋病患者所面对的类似情况:家庭的破裂,工作的丧失,他人的的歧视与疏离,社会的排斥,生活条件的恶劣。一场感冒就可以夺去艾滋晚期的人的生命。精神分裂患者没有死亡时间表,活的也长久些。但在这样的条件下的久活,在我看来怎么也算不上是什么好事儿。 尽管精神分裂症是可怕的,得了这病常常意味着病人将丧失劳动能力,丧失收入来源,有时还必须终身服药以克服各种症状。这一切都使得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然而,多数精神分裂患者病不危险,他们很少会有攻击行为出现,也不会给你传染。这使得我们是在没有理由因为恐惧而疏离他们。而且很多研究也表明,社会交往行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使他们免于成为流浪汉,无家可归者… [心理藏书]了解精神分裂症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大学生们避免寻求心理援助

在高等学府里,每年都有自杀事件的消息传出。我在北大读书的2005年,就有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和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在相隔半个月的时间中,相继从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一时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的讨论纷纷浮出水面。有许多人都在责怪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心不够(我也发过这样的体字)。事后,学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向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在这里,我并不想再对这些事情在做评价,而是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新研究。这篇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具有明显焦虑或者抑郁症状的学生,都不会主动寻求救治。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金钱问题,要知道在美国很多学校都提供免费或者收费低廉的心理咨询服务。Anyway,我将这边文章的要点和我自己的看法总结了一下,放在下面。 1. 在大学里,80%有心理问题的人都不主动寻求帮助,即便学校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援助计划。2.不寻求帮助的人里面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不愿意寻求帮助(不是因为钱的原因,因为治疗是免费的)。3.不寻求帮助的人中由一般心理问题发展成严重心理疾病的比例比寻求帮助的人高出数倍。4.理疾患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寻求帮助的数倍。更不要说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损失了。5.最后一点。身体上疾病,受苦最多的是病人本身。而多数心理疾病则相反,受苦最多的是家人。 在这里,我奉劝各位,如果觉得自己有焦虑或者抑郁的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家里穷或者怕别人看不起你而讳疾忌医,逃避治疗。 别人不会看不起你,相反他们会佩服你,因为你是一个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向自己挑战的人。 这篇文章发表在七月分的Medical Care杂志上[研究摘要]。不知道中国的心理学家们是否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无论怎样,本文说明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救意识和能力的工作是非常迫切的。 参考文献Eisenberg D, Golberstein E, Gollust SE.Help-Seeking and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Care in a 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 Medical Care. 2007 Jul;45(7):594-601.相关链接:链接1:关于上面研究的报道 Most student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symptoms don’t seek help链接2:一位blogger的现身说法 College students avoi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3 Comments

[心里文萃]两个人决定你股市成败 zz

“华尔街永远不会改变,人的财力会改变,股票会改变,而华尔街不会改变,因为人性不会改变。”这是杰西 利维摩尔的一个著名观点. 诚然,股票市场的许多特点,是人性弱点折射出来的结果;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股市众生相: 总是频繁交易 喜欢买入下跌的股票,希望买进时是最低位,并且喜欢向下摊平而不是向上摊平 看到股票上涨时,想象会不断创出新高而入场 在亏损较小和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时候,想象股价会涨回来的,固执的持有,却在损失巨大时离场 依据小道消息,传言,情报等意见作投资选择 总想在短时间内轻易就获取高回报 凡此种种,皆渗透了无数参与者的梦想、欲望、贪婪、阴谋、恐惧…,人性的每一处细节,都可以在股市找到注解。 精 神病专家告诉我们,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类就发现正确的行为过程是一个最困难的行为过程,而错误的行为过程则是容易的行为过程。这是因为我们已经 习惯于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但事实是痛苦经常伴随着正确的东西,而错误的行为过程会产生暂时的舒适。经常性的,做正确的事在与做容易的事的斗争中失败了。 在股市中,人性的一些固有弱点会导致在投资中出现非理性的行为,从而影响最终的投资回报,也正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克服人性的弱点,才有了股市第一定律之说 ——“股市只有少数人赚钱”。然而市场最惹人发笑的事情是;每一个同时买和同时卖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比对方更聪明! 让 我们记住这个事实: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是交易的人!股票自己不能做任何事情,它的价格是由人们感觉和情绪的所决定 的。就是 这些情绪,主要是贪婪和恐惧,通常使股票在上下两个方向延伸的太远。当一切看起来愉快而舒适的时候,贪婪主宰了市场,股价就会远远超出合理的水平。当主流 态度和情绪由贪婪转向恐惧的时候,股价就会由同一群人推动远远跌出合理的水平,这种循环周而复始,没有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 或许可以这样讲:股市就是人性的竞技场,把握了人性也就把握了这个市场。那么成功的交易就是找到这样两个人;一个因为恐惧而愿意把股票低价卖给我们的人和一个因为贪婪而愿意高价从我们手中买股票的人!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找到这两个人,从某种角度说,我们是乐善好施的人:帮助别人减轻恐惧痛苦的人和满足别人贪婪欲望的人! 本文由conge推荐自品脱 。相关书籍:《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新闻动态]中科院心理所07年招生目录

目录地址:http://www.psych.ac.cn/yjs-s.htm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1 Comment

[心理文萃]心理咨询师“高危”执业 [转载]

"这个职业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高危人群。" 2006年5月3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说她特殊,是因为她同时拥有三种身份:医生、作家和心理咨询师。 她是毕淑敏。在成为作家之前,毕淑敏当过22年的医生,1986年实现了从医生到作家的转变。毕淑敏的第二个转变发生在1998年,这一年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念心理学博士班,毕业后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毕淑敏的这个转变受到追捧,人们排着队请她做咨询,有人在3月份预约,到11月都还没轮上。… 一些心理咨询师看了这个电视报道却有些不快。"仿佛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国内心理咨询的行业门槛太低了。"这些抱怨者多是海归派,他们说,在国外要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有硕士以上学历,更要接受5——8年的专业培训和督导训练。 毕淑敏不是特例,而是一种现象。在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地采访中国第一代心理咨询师,笔者惊讶地发现,这些心理咨询师大多半路出家,出身五花八门:作家,经济师,医生,中学教师,银行高管……毕淑敏说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倒是一个特例,更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则心怀明确的梦想,有的是 "创业梦",有的是"淘金梦"。 半路出家 张杨(化名)有两张名片。她既是上海一家银行的副行长,又注册成立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所以一张名片上有"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的头衔。 近几年,不少人在股市里摔得头破血流,震荡很快波及金融界白领们的心理,很多人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 怎样缓解身边这些白领的心理问题呢?2002年,上海成为中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第一批试点考核地区,张杨带着好奇报名参加了一个周末培训班,8个月的培训学费8700元。2003年参加考试后,她获得了国家二级(目前最高级别)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8个月培训期间,张杨发现了一个令人惊悚的事实:对于学员是否符合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没有作任何建议和限制。她发现很多学员实际上是想通过培训学习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教授对《新民周刊》说,中国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华夏心理网的负责人向她介绍,这家机构培训的学员有50%"本身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本来就有心理疾病的人考证后执业,相当危险。" 对于中国第一代心理咨询师,中山大学心理学黄铎香副教授比喻说:就像一名驾驶员,没有熟练驾驶就拿到了驾驶证,上路能让人放心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钟杰博士进一步揭示:"教练本身就有问题,有的教练自己就不会开车,或者说开得不好,只会开车不会刹车。"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上海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肖泽萍亦对那些3个月的短期考证培训班嗤之以鼻:"不过是普及一下知识。" 中国心理咨询师良莠不齐,与他们多是半路出家大有关系。据黄铎香教授介绍,广州南大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学员中,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 张杨明白执业"并不是那么简单",继续付费参加其他相关技能培训班,她先后参加了精神分析、沙盘游戏、意象对话、NGH催眠术等培训班,其中一个星期的NGH催眠术培训班的学费就高达1.5万元。前前后后,张杨花了近6万元的学费。 2005年9月,张杨终于下决心开始职业化心理咨询,联合10人注册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兼职做个案心理咨询。半年多来,她已经接触了10多个案例,为自己开出的咨询收费是每小时300元。 张杨看到不少心理咨询室刚刚创办又纷纷倒下,而她的公司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她把心理咨询行业当作一项可以继续投资的"未来职业",说如果有一天厌倦了金融界,就做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心理学博士说,在美国,心理咨询更多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真正赚大钱的心理咨询师也就是金字塔顶的少数人。"当笔者把这层意思转达给张杨,她自信地说:"我的梦想就是做那些金字塔顶的少数人。" 不少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把这样的"少数"宣传成"大多数",把心理咨询师描述成一个满地黄金的职业。于是,不少人抱着"淘金梦"放弃本行,投身于这个新职业。在短期培训班里,他们根本无法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没有实力像张杨那样继续接受更专业的技能培训,而是草草登场,执业赚钱。 高危人群 进入这个群体,笔者发现,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态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这个职业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高危人群。"心理咨询师张楚涵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询师每次做完咨询,都要临窗点上一支烟,静静收拾自己的情绪,"我们付出并损伤了高端的情感和情绪,心理咨询并不像工厂生产一个产品那么简单。" "我是一个凡人,平常看到电影里一些悲伤的镜头也会落泪,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伤悲?"有一次,张楚涵接待了一位中年妇女,一进到咨询室就号啕大哭。这位来访者告诉张楚涵,她要延续生命,她要保留青春,她不要现在就死去。她告诉张楚涵,现在一看到老人就很悲伤,一看到自己的父亲就忍不住要哭。 当天夜里张楚涵就做了一个恶梦:和父亲吵架后离家出走,整整8年年老的父亲一直苦苦寻找她……这个恶梦惊醒了张楚涵,"哭醒啊,哭得很伤心。"尽管同是心理咨询师的丈夫在第一时间对张楚涵进行了心理疏导,但是"从早晨哭醒,到上班路上,我真的不开心。这个女人已经影响到我"。 "心理咨询师也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持。"张楚涵庆幸她有一个同是心理咨询师的丈夫。 "专业团队的支持对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非常重要,那么,我们的专业团队在哪里?现在没有。这就造成有些心理咨询热线的情感主持人最后自杀。"钟杰博士对此深表担忧。 "没有人管我们,我们就自己管理,自己学会保护自己。"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王怀齐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心理咨询师的签约合同上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向来访者透露手机号码和家庭电话,除非像对自杀者进行危机干预等特殊情况,心理咨询师须向咨询中心提出申请并签署协议,才能向来访者提供私人联系方式。 张杨和王怀齐每个月都要把各自咨询中心的所有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大家互相督导,互相支持。"张楚涵则每3个月上一次原来培训机构的督导班,继续充电和加油。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团体督导就像一个加油站,是他们补充能源再继续前进的动力。 这样一个"高危职业",却是千军万马竞相追逐的目标。据肖泽萍介绍,短短几年上海已经培训了4000多名学员,涌现出100多家各类心理咨询室,但是能够盈利的寥寥无几。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促进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法》的提案,呼吁通过立法来规范中国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 撰稿/陈统奎 原文地址:http://xmzk.xinminweekly.com.cn/sh/t20060605_966072.htm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心理文萃]一类错误与小胸MM的被误杀

嘿嘿,这个题目有点bt哈。嗯,就决定用它了。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统计概念的文章,在我同学的msn space上看到的,不得不佩服这个家伙的超级变态想象力。不过呢,bt是bt了一点,可是居然对统计中的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的解释如此之清晰。 现在,大家都来拜读一下吧。 >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诠释统计的三个基本概念 推论统计中的一类错误(α error),二类错误(β error)和统计效力(power) N年过去了,统治地球的男人们活腻味了 于是挑起战争 他们对小打小闹已经失去了兴趣 新世纪的战争,自然得有新气息 他们商讨一番,决定相互灭绝 使用的新鲜武器是: 自动判别,如果胸小于A罩杯,则杀无赦 如果等于或大于A罩杯,则放过 这个武器本意是区分男性和女性 杀死所有男性,放过所有女性 (各位男同胞不要生气,只是说着好玩,别当真阿) 硝烟过后,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结果 有些可怜的mm因为胸太小被误杀,这就是武器的判别程序犯的一类错误, 本属于女性这个群体,却被错误的判断为不属于。 有些胸肌发达的gg因为胸很大而活下来,这就是武器的判别程序犯的二类错误, 本不属于女性这个群体,却被误判为属于。 而所有被杀害的男性,则是该判别程序的效力(power,i.e. 1-β) 借这个例子诠释这三个极易让人困惑的统计概念 同时也生动诠释这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1 Comment

[心理文萃]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摘自The Psychologist’s Companion written by Robert J. Sternberg,由雷雳、伍亚娜整理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1 一、确定论文的主题在某种意义上讲,论文选题是最重要的,因为论文的选题不好,论文也不会更好。学生在选题时常见的五种错误:1.对选题不感兴趣许多学生总是在最后期限时才开始考虑选题,仓促决定,以至于在写作中没有兴趣持续下去。其实,有趣的选题不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考虑,慎重选择。2.选题过于容易或过于保守学生写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因此应该选择一个相对不太熟悉的主题(虽然不是完全陌生)是有好处的。但学生有时为了保险(或得到更好的分数)而择熟悉的主题。如果选择背景知识不很充分的选题,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3.选题太难可能学生对某个选题很感兴趣也想做得很好,但有可能会发现选题过难,许多文献都没法看懂。假如其中有许多需要某种高级统计概念,大多数本科生还从未接触,所以很难写出优秀的论文。这种任务难度大,也很耗时间,所以要确定你的选题不需要理解你的背景知识不允许你掌握的概念。4.没有合适的文献资料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学上许多有趣的选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有些是因为人们还没有仔细考虑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人考虑过但发现很难进行实验分析或其他类型的分析。这种主题就不适合做文献综述。5.选题太宽泛这是学生选题时最常犯的错误。写论文之前,学生对某个选题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多少只有模糊的概念,教材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有深入钻研主要的原始资料才能知道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范围。一旦你暂定一个主题,不要急于为写论文做笔记,而应该编辑参考文献目录单,浏览其中的一些参考文献,这样可以避免使你的选题过于宽泛或过于狭隘。不要全盘放弃,而应该考虑如何把选题缩小。可以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来缩小你的选题。方法很多,最好根据你的选题、可用的文献及你的兴趣来确定。一定要在论文开头部分说清楚你采用的限制方法,好的标题有助于读者理解你的限定方法。从年龄上进行限制,如是成人还是儿童或是婴儿。从物种上进行限制,如是考虑人类还是老鼠。从病理类型上进行限制,如是针对残疾人还是心理障碍的人。从心理学观点进行限制,如是成人还是儿童或是婴儿。从内容上进行限制,如只谈言语、数学或是空间问题。 二、搜索文献资料做文献综述时准备两套记笔记的卡片将十分有用。1.作者卡片格式:用小的索引卡片(3×5),也可用电脑制作同样功能的虚拟卡片。在卡片上写下以后写论文时编辑资料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每一条资料来源都应该作记录。记录的形式因资料来源的特点而定:*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2⑴期刊文章。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第一个单词和中间的单词起首的大写字母;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文章的页数。卡片样本如下:Janis, I. L., & King, B. T.(1954). The influence of role-playing on opinion chang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 211-218.⑵书籍。书的记录应该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第一个单词起首的大写字母(不用名字中间的单词起首的大写字母);出版年份;书的标题;书出版的城市名称;出版商名称。例如: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Evanst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一些心理学书籍推荐

在岸上一条鱼的spaces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列出了如此之多的心理学书籍,我粗略数了一下,下面共有300左右本的书。看来我们心理学爱好者,是还有很长一条读书路要走的.. .. .. 另外各位如果有下面这些书的电子版的话,欢迎跟我联系,谢谢。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主义文集》(1-5卷) 车文博主编 长春出版社 《释梦》 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 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摩西与一神教》 三联书店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精神分析入门》(极好) 查尔斯•布伦纳 杨华渝等译 北京出版社 《精神分析治疗指南》 罗伯特•尼萨诺著 杨华渝译 北京出版社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心里文萃]20世纪心理学通览 丛书简介

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20世纪的心理学出现了不少流派,成立了许多学术组织,出版了数量客观的研究文献,影响十分广泛。回顾一下心理科学在这百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心理科学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比较的范本,而且可以为21世纪心理科学的基本走向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心理科学更加健康地发展。《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主义、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流派中有所侧重地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在“通览”中,每本译作都附有译序,对倡导某一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在20世纪心理学中的地位、影响和价值作一基本的阐释,以利读者深入读解和研究。 下面简要介绍《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各分册: 1、心理学史 (美)托马斯. H. 黎黑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托马斯.哈代.黎黑编写的这部《心理学史》是试图探索西方心理学“新史”风格的一个典范。其新意在于:一、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模型,预示了科学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三种趋势:句法观点、语义观点和自然主义观点;二、区分了行为学说和行为主义;三、对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四、正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心理学的神秘主义、还原论和社会生物学、人文学科中的释义学三个方面。 2、基础与应用心理学 (德) 雨果. 闵斯特伯格著 邵志芳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闵斯特伯格(1863年~1916年)所处的时代,正式新兴的实验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本书是闵斯特伯格写的一部心理学教材,这部教材的体系和目标与以往的教材有显著的区别:以往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只讲授个体心理学和心理过程,本书打破了这个限制,引入了社会心理学,并专门安排了“目的心理学”,对心理和行为的意义进行解释。闵氏将应用心理学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艺术与科学心理学等应用性分支,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3、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德)库尔特. 考夫卡著 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库尔特. 考夫卡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任务之一,他在本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图形与背景、接近性和连续性、完整和闭合倾向、相似性、转换律、共同方向运动。 4、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 威廉. 麦独孤著 俞国良,雷雳, 张登印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麦独孤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策动心理学或目的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和发言人。《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本书中,麦独孤主张心理学应着重研究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认识活动唯有和情意活动一起方能构成整体的主体活动。因此,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5、心理诊断法 (瑞士)赫尔曼. 罗夏著 袁军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本书第一章主要讲墨迹图的制作方法和施测的基本要点;第二章主要讲施测的记分点问题;第三章是对前两章的补充;第四章是对各测验结果作预先的说明;第五章是罗夏本人做的测验样例;第六章是前五章的小结。第七章则详细阐述了罗夏的测验方法与精神分析方法的关系,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罗夏测验、精神分析以及罗夏测验结论的理论基础都是同等重要的。 6、拓扑心理学(德)库尔德. 勒温著 竺培梁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勒温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格式塔心理学自建立以来,一向偏重于知觉的研究,勒温对于意志和需要的研究,填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不足之处。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标新立异,对于行为的动力的研究,对于动力场的向量的分析,对于心理生活空间的拓扑陈述等,都有新颖的见解和成果,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思维与语言 (俄)列夫. 谢苗诺维奇. 维果茨基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维果茨基倡导的文化-历史发展学说,以及由该学说派生出来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对前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他的同事,还是他的助手和学生,都富有成效地使这一影响得以扩大。维果茨基从种系发生、个体发生、自我中心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以及概念的形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 8、行为主义 (美)约翰. 布鲁德斯. 华生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华生藐视传统,破旧立新,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本书就是行为主义的最好概括。 9、人类的学习 (美)爱德华. L. 桑代克著 李月甫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文萃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